消费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grow jungle攻略 消费报告

消费报告

2023-03-18 1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47页).pdf

中国未来学校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白皮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未来学校实验室未来学校实验室 2016 年 11 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目 录 一、未来学校的兴起一、未来学校的兴起.1(一)时代变迁与技术革新迫使教育变革势在必行.1(二)世界范围内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发展政策.4(三)世界各国对未来学校开展的探索与实践.7(四)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的提出与发展.10 二、未来学校的基本特征二、未来学校的基本特征.14(一)未来学习空间特征.14(二)未来学习方式特征.19(三)未来课程体系特征.22(四)未来学校组织特征.24 三、未来学校的实践路径三、未来学校的实践路径.27(一)未来学习中心.29(二)未来创新中心.32(三)未来艺术中心.33(四)国学启慧中心.34(五)生活体验中心.35(六)社会践行中心.36(七)未来体能中心.36(八)情绪行为中心.36 四、关于共同开展未来学校探索的倡议四、关于共同开展未来学校探索的倡议.38 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 一、未来学校的兴起 未未来学校来学校的兴起的兴起是时代是时代前进的前进的号角号角,各国为,各国为应对应对新一轮新一轮科技科技与产业与产业革革命命,陆续陆续出台了出台了着眼着眼于于未来的人才未来的人才培养培养规划规划和教育发展和教育发展战略,并战略,并根据根据本国本国特特点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未来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未来学校探索探索和和实验实验项目。项目。(一)(一)时代变迁与技术革新迫使教育变革势在必行时代变迁与技术革新迫使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1.教育教育 3.0 时代来临时代来临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呈几何级数增长,信息技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社会发展对多元化、复合型、创新性的人才需求愈加迫切,个体对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复杂。教育目标、教师角色、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人们对通过教育改变未来生活所寄寓的希望日益迫切,教育变革比任何时候显得更加重要。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使命。从历史角度看,以学校的产生为标志,开启了教育 1.0 时代的大幕,这种原始的、自发的个别化教育形态持续近千年。直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重新塑造出标准化的教育形态,教育才进入 2.0 时代,它以班级授课制、分科教学、现代学校组织为特征。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进入 2010 年以来,“云课程”、“慕课”、“翻转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2 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新的教育形态,一经问世便迅速遍及全球,引发了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浪潮。与此同时,个性化、体验式、合作式学习以及互动式教学等教学组织方式深入人心,“无处不在的学习”、“没有教室的学校”、“一人一张课程表”等新的教育形态不断涌现,今天的教育已经与倡导整齐划一的教育 2.0 时代截然不同,一个全新的教育 3.0 时代正在到来。2.教育教育 3.0 时代的时代的特征特征 3.0 时代的教育,不再只具备工业化教育的传统职能,而是突破了时间、空间、内容、师资等限制,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可以更好地提高全民素养,以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社会挑战。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使得世界各地的学校能够便捷地共享资源,打破了学校、学科之间的界限,教育的空间与机会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传统教育拘泥于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一般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教育,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难以顾及,而 3.0 时代的教育,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个体学习水平、性格、兴趣、特长等开展个性化教育。与此同时,3.0 时代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具创新的理念,而且要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综合能力。教师不仅要对课程与教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而且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教学。2.各国出台各国出台 21 世纪人才培养世纪人才培养规划规划 在教育 3.0 时代,培养学生 21 世纪核心素养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主题。OECD 教育政策特别顾问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教授在梳理各国基础教育创新政策后指出:21 世纪所必须习得的素养,涵盖了知识、技能和个人品性,具体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新、协作、数据搜集与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在新形势下,各国政府都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对 21 世纪的核心素养分别做了相应的表述。欧洲议会和欧盟教育理事会通过的终身学习关键能力欧洲参照框架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包括:母语交流能力、外语交流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3 能力、数学能力及科学和技术基本能力、数字化能力、学会学习能力、社会和公民能力、首创精神和创业能力、文化意识和表达能力等八种能力。以此为核心,培养素质全面的合格公民。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21 世纪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和多媒体通信能力。2012 年 8月,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最新报告将 21 世纪技能分为三大类:认知技能(如批判思考、分析推理等)、人际关系技能(如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和个人内在技能(即自我表达,包含自我觉察的反省能力及诚实耿直的品性等)。其中,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信息技术技能等被公认为是教育系统应该重点关注的 21 世纪技能。2014 年 4 月,新加坡教育部发布了新加坡学生 21 世纪技能和目标框架,将核心技能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居于中心位置的是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决定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塑造一个人的信仰、态度和行为。其次,居于中间环节的是社交和情感技能,它帮助学生识别和管理情绪,学习关心他人,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以及有效处理各种挑战。最后,居于外环的是全球化技能,包括公民素养,全球化意识和跨文化技能,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沟通、合作和信息技能。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认为,芬兰社会未来公民应具备五大方面的综合能力,分别是:批判性思考能力、动手与表达能力、工作与交往能力、自我掌控意识与责任意识以及参与动员能力。中国教育部于 2016 年 9 月正式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涵盖了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信息意识、国家认同、国际理解、问题解决等多方面内容。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关于 21 世纪核心素养的广泛共识已经充分表明:全球教育变革势在必行,学校教育将迈入一个面向未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4 来的全新时代!(二)世界范围内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发展政策(二)世界范围内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发展政策 时代变化引起教育变革。各国及国际组织纷纷出台关于未来教育的政策及框架,基本都围绕以下主题展开:1.关注教育公平关注教育公平 各国际组织和国别一直把教育公平作为重要的政策内容。2015 年 5 月 19日至 21 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六家机构协办的 2015 年世界教育论坛以“通过教育改变人生”为主题,通过了 仁川宣言,确立了“实现公正、包容、和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确保到 2030年所有人享有公平而包容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了一个将改变人们生活的、强有力的 2030 教育新进程。美国教育部在其2014-2018 教育战略计划中将“公平”作为其未来五年的六大战略目标之一,其基本的内容包括提高缺少关怀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减少歧视,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好成功的准备。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出 8 项使命,其中之一为“确保有学习意愿者的学习机会”,要求保障所有学习者拥有不受经济状况影响的平等学习机会,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学力的影响,为学习困难学生、年轻人提供重新学习机会。印度“十二五”教育规划中提出的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之一是采取特别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公平,保证儿童正常出勤,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问题;中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提出,增加经济发展落后乡镇弱势群体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之一是运用新的技术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效率,扩大机会。加大对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投入。法国 重建共和国基础教育规划法 要求基础教育在未来五年达到以下三个目标:第一,让所有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确保义务教育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5 阶段后所有学生能达到“共同基石”要求的能力标准,高中会考通过率达到 80%以上。第二,缩小因地理位置和社会阶层不同而产生的不平等,打造让所有人成功的新教育。第三,减少肆业学生的数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功率,将未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人数减少一半。2.关注教育质量关注教育质量 为全面提高世界各国的教育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著名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启动了“学习指标专项任务”(the Learning Metrics Task Force,简称 LMTF)项目,并发布了迈向普及学习每个孩子应该学什么、迈向普及学习测量学习的全球框架、迈向普及学习:来自学习指标专项任务的建议,就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指标体系及评估提出了一些建议。2015 年 11 月 4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 2030 行动框架”,旨在为实施“教育 2030 新议程”提供指导。该框架提出的“教育 2030”七大目标清晰勾勒了全球教育的未来蓝图。2015 年后 15 年教育关注重点已从机会转向质量。为了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教育目的和相关性是“教育 2030”的典型特征。3.关注关注 21 世纪技能世纪技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全球公民的角度出发提出全球公民教育的核心能力包括:(1)知识和理解技能;(2)认知技能;(3)非认知技能;(4)行动能力。OECD 在探讨未来的教育与技能:教育 2030时,也提出学生需要创新能力、责任感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并将其具体到课程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俄罗斯在2013-2020 年俄罗斯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保证俄罗斯经济对于优先发展领域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要为所有公民终身获得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技能以及再培训创造条件。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将“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核心专门人才和高端职业人才”列为 30 项核心措施之一。美国教育部战略计划 2014-2018提出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增加急需和高技能领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6 域的学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教育战略 2014-2024中提出要加强技能开发,具体包括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供政策支持,实施技能开发项目,加强国际合作等。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各国都制定了应对策略。日本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环境构筑 4 年计划”“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活用能力与指导能力”等五大宣言,致力于加快教育环境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进程,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美国纽约市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宣布,将面向全部学生开设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法国于 2015 年 5 月启动了“学校数字化”计划,引领法国学校迈入数字时代;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则在 2015 年 9 月签署通过了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数字技术课程大纲,并宣布从 2017 开始,“国家评估计划阅读与数学”全将改为在线测试。4.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高质量教师是全球成绩一流的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师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经合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都高度重视教师问题,关注教师短缺问题,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标准。然而,全世界普遍面临着高水平教师短缺和职业培训不足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要实现 2020 年普及小学教育,全球必须再增加 1090 万名小学教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根据调查分析,那些希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的国家应该增加“基于学校的专业发展活动”的数量和种类。这类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包括:辅导和指导、构建教师一起学习的网络,以及支持教师合作研究与教学问题解决。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建议,各国教育系统应该检讨其分配教师到更富挑战学校的政策实践,同时加大投入,通过入职培训与辅导项目扩大对于新教师的专业支持,并消除障碍、创造激励机制促进新教师的活动参与率。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7 5.关注可持续发展教育关注可持续发展教育 201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国际教育白皮书反思教育:走向全球共同利益,强调教育将成为 2015 年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中的关键要素,指出为了能够适应飞速发展和变化的世界并且促进社会变革,人类做出了各项努力和尝试,其中教育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三)世界各国对未来学校开展的探索与实践(三)世界各国对未来学校开展的探索与实践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于未来学校的探索与实践愈加普遍。这些未来学校项目以 21 世纪技能的培养为目标,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1.美国美国的的“未来学校”“未来学校”在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以“未来学校”命名的学校。该校 2003 年筹建,2006 年建成,是全球第一所将创新教学方法和当今最先进的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学校。这是一所公立学校,由费城学区和微软共建,政府负担经费,微软提供学校设计理念、师生发展指引、信息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其他技术支持。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做充分准备,能仿效复制。在这所学校里,学习者借助网络和现代移动终端设备,打破常规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学习内容上侧重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主题,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习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模式上,以 21世纪技能为核心,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学习者自我管理学习过程,学校为学习者提供一对一的教育服务,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微软的教育技术人员等都可以参与到一对一教学中来,学校提供笔记本电脑,以在线互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2.俄罗斯俄罗斯的的“未来项目”“未来项目”2006 年,俄罗斯以实现中小学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启动了“未来项目”。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8 该项目实施的目的是改变中小学校机制,而非具体某一所和某一部分学校。项目的主要特点是:立足现实的学校环境和现有的师资条件,通过改变教育环境,更新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管理形式,保证每个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从而使中学毕业生具备思考和理解的能力,确定行为目标的能力,社会行动的能力,开展交往和沟通的能力,以及能够理解别人并阐述个人思想的能力。3.新加坡的“智慧国新加坡的“智慧国 2015”项目”项目 2006 年,新加坡信息通讯发展管理局与新加坡教育部联合发起了为期十年的“智慧国 2015”项目。该项目在教育方面的具体规划体现为“未来学校”计划,旨在鼓励学校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通讯技术手段,扩大学校教学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的成效,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以面对未来的挑战。该项目以试点校的方式自上而下逐步推开。2007 年,新加坡教育部选出首批 5 所“未来学校”开始试点实施,随后逐步挑选其他学校,最终完成在 2015 年拥有 15 所“未来学校”的计划。这些学校作为教育在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和教学等方面的创新示范窗口,纷纷对未来教育模式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探索,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4.欧盟欧盟的的“未来“未来教室教室实验室”实验室”欧洲学校联盟 2012 年 1 月在布鲁塞尔成立了“未来教室实验室”创新项目。该项目是为了支持教与学的方式变革,呈现可以如何重新组织传统的教室和其它学习空间。其主要功能包括:为欧盟 30 个国家教育部长的信息技术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展示未来教室教与学的技术和方法;提供培训、教师持续专业发展课程等。未来教室实验室由互动区、展示区、探究区、创造区、交流区、发展区等六个区域组成。其中,在探究区,开展探究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创造区,鼓励允许学生计划、设计和生产自己的作品,在真实的知识生产活动中学习。展示区的主要功能是学习分享和交流,与更大范围的受众互动,让学生运用一系列工具和技能来展示、讲演他们的作品和获得相应反馈。互动区是在传统学习空间使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9 用技术来提升互动和学生参与,通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个人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交互式学习内容,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交流区的主要功能是交流,不仅包括面对面和同步交流,也包括在线交流和非同步交流同伴合作。发展区通过营造非正式的环境,为学生提供非正式学习和自我反思的学习场所。5.芬兰“芬兰“FINNABLE2020 项目”项目”芬兰 FINNABLE2020 项目由芬兰科技部、地方政府和相关基金会和企业组织资助设立。该项目旨在促进建立能够打破传统时间、地点和人员限制的创新性学习生态系统,在芬兰国内及国际范围内推动更具合作性的、基于 ICT 技术的 21 世纪新学习环境的研究和创设工作。项目组织方通过与研究者、实践者、公司企业及社会公共部门开展广泛合作,促进和提升学校教育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主动的、善于沟通合作的、具备科技素养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 21 世纪的合格公民。6.日本日本的的“超级高中”计划“超级高中”计划 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型高科技人才,2014 年日本在“教育信息化愿景”的推动下开展了“超级高中”建设计划。该计划在日本全国范围内设立 200所超级科学高中示范研究基地学校,通过打造有效的云技术教育信息化平台来促进超级高中的发展,并进而带动日本基础教育改革。7.德国的“德国的“MINT 友好学校”友好学校”德国在“MINT 创造未来”联盟框架下设立了“MINT 友好学校”的年度学校评选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评选活动和标杆学校的榜样效应鼓励学校促进数学、信息、科学和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于这些专业领域知识和职业前景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在学校中营造促进 MINT 学习的良好氛围,并加强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有关 MINT 教育的合作。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0 8.法国法国的的“教育“教育数字化计划”数字化计划”2013 年 6 月,法国参议院通过了重建共和国基础教育规划法,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在该规划法的 重建共和国的学校 附件报告的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学校”中,明确阐述了法国面向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的教育改革远景,即“大力推广数字化教学”。据此,法国教育部发起“教育数字化计划”,计划投入大量经费以完善教学设备,发展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形式,并着力打造数字校园,形成数字信息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此推动的最初两个实质性行动,一个是 2015 年 5 月发起的是“联结小学”项目,在先期惠及 500 所中小学的基础上,于 2016 年完成法国全境中小学的全面宽带连接;另一个是2015 年 10 月发起的“电子法国”项目,由全法“投资未来计划”先期投入 3000万欧元,帮助部分学校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四)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的提出与发展(四)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的提出与发展 1.未来学校创新计划提出的背景未来学校创新计划提出的背景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革不仅发生在科技、经济和社会等领域,教育领域也在发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不断深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云教育等新的教学形态不断涌现。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技术条件下,教育理念、目标、形式和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培养学生的21 世纪技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实现新的培养目标,客观上需要学校发生相应地变革。放眼世界,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陆续启动了未来学校项目,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变革。2.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工作体系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工作体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 2013 年正式启动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推动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学校的整体创新提供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经过三年多的持续深入研究,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已经形成了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1“1 3 4”的立体化工作体系:“1”是指每年举办一届未来学校大型研讨会,整体展示未来学校的最新研究进展;“3”是指未来学习中心、STEAM 创新中心、艺术创意中心等三种类型的未来教室建设方案;“4”是指未来学习空间设计、未来学习方式变革、未来学校课程再造、未来学校组织创新等四大研究内容。3.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实施规模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实施规模 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地中小学校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组建了覆盖全国的“中国未来学校联盟”,包括北京海淀区、深圳南山区、成都青羊区、广州荔湾区、天津和平区、大连金州区、宁波北仑区、杭州下城区、潍坊寿光市、宁波鄞州区、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武侯区、北京房山区、福建石狮市、江苏苏州市、江苏常州市、福建厦门市、铜陵市铜官区、上海市奉贤区等 20 个实验区、8 所示范学校以及 300 多所联盟学校。所有实验区和联盟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参与不同类型的研究项目,在中国教科院专家的理念引领下,充分调动各学校的积极性,搭建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平台,陆续在天津、成都、北京等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推动学校在学习空间、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育技术、组织形态等方面实现协同创新,促进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4.中国未来学校创新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的工作推进计划的工作推进 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具有研究、整合、研发、服务、评估等五大功能,通过“政用产学研”紧密结合,搭建学校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研讨、推广的合作平台,共同探索未来学校的发展路径。一是服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已经被教育部列为2016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未来我们将持续总结项目实施经验,形成研究报告,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创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先后与欧洲学校联盟、芬中教育协会、俄罗斯莫斯科教育创新战略研究所等建立了良好合作联系,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三是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引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2 展创新实践;四是不断整合资源,我们将逐步建立校长和教师培训基地,引进国外优质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优质机会和高端平台;五是联合课程与教学、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研制未来学校标准,逐步开展未来学校的系统性评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以评估工作带动学校发展。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功能图 为了更加生动地展示未来学校理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未来学校实验室,为各地开展未来学校建设提供了一个“样板间”。未来学校实验室由三部分学习区域构成,分别是主动式学习区域、探究与创造学习区域、非正式学习区域。每个学习区都配备了可移动、易于变换的桌椅设施,提供更加丰富的技术和资源,支持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高级认知活动。探索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融合,开展包括学习角、开放式长廊、社会性活动空间以及生活休闲空间等方面的探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和交往空间,让学生在交往中建立人际关系、掌握行为规范、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成长,让学生在交往中获取更多的积极体验。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3 未来学校实验室平面图 下一步,我们将以系统思维驱动内涵建设,进一步增强学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点开展未来学习空间设计、未来学习方式变革、未来课程体系再造、未来学校组织创新等四大重点项目实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支撑发展和引领创新作用,深入探索“云教育 实践场”的未来学校形态。同时,立足中国未来学校联盟,加强与一线学校的紧密合作,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创新作用,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与交流活动,提升未来学校创建的综合应用效益,力争打造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领先的未来学校。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4 二、未来学校的基本特征 未未来学校来学校建设建设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需要学习空间、学习方式、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课程体系、教育技术体系、教育技术和和组织管理的组织管理的协同协同创新创新。随着实践。随着实践的的不断深入不断深入,未来学校未来学校显现显现出一出一系列系列新的特征新的特征。(一(一)未来学习未来学习空间空间特征特征 学校建筑与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学校培养人的目标与方式直接相关。长期以来学校建筑一直延续着工业化时代的设计标准,学校按照标准化来培养人才,学校建筑满足标准化的学科设置与集体授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研究表明,教育正在进入 Edu3.0时代,教育的含义、学校课程、学习方式、学校的建筑与空间、教师的作用都有了新的特征。学校建筑与学习空间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设计理念和空间的呈现形式也必将随之而改变。我们认为新的学校建筑与学习空间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符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符合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在探索未来教育的走向。201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教育 2030 行动框架”,描绘了全球未来教育的图景:关注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5 教育与公平、教育与学习质量和终身学习;确保所有人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发展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培养好奇心、勇气及毅力。世界教育创新峰“2030 年的学校”调查报告显示,教师、讲座或强制课程将被淘汰,今后传统实体学校不再是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地方,相反,它成为一种社交环境,学生在这里接受引导,与同学互动,获得各种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生涯。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校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和场所,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界限变得模糊,学校与社区会有更紧密的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一方面学校的学生会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学校的一些资源会向社区开放,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对于学校建筑来说需要考虑可以开放的资源在学校的空间位置,如何既便于学校管理,又便于社区使用,同时兼顾安全问题。过去学校建筑和社区公共资源的经费是不同的渠道,当学校的功能和作用发生变化时,学校建筑的经费来源和额度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总体成本可能降低了,不需要重复建设,对于学校来说则可以提高设计品质和引进优质资源配置。未来学校的教育强调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因此校园户外空间的设计要给学生留有充分亲近自然的场地和植物的配置,绿化不仅仅是为了校园的美观,而是要把户外空间与学生的课程密切结合起来,让绿化成为教育资源,让空间成为学习生长空间。学校设计应该以教育理念和课程为核心展开,因此在建筑设计团队中必须要有教育专家的参与,需要改变目前“交钥匙工程”的设计模式。需要修订目前按照工业化时代理念制定的学校建筑标准与规范,以满足真实的学校教育需求。2.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以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这种理念要切实体现在学校建筑设计之中。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要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本关怀,要更加人性化,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6 要以方便学生学习、交流、游戏、生活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而不是以成人的视角思考问题。目前大部分教室没有学生储物空间,书包、衣物、书本作业等均堆在尺寸很小的桌椅上,很不人性化。户外的绿化应该和学生的游戏场地、学习场地相结合,需要设计出更便于学生交流和自主学习的多样化公共空间。3.促进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学校建筑和空间相关的是人格养成、审美能力培养、好奇心、学习生活的热情和社交。学校建筑不仅仅是学习的容器,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精神气质的地方,学校建筑所传递的文化和审美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会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建筑设计中所表现的文化传承和审美趣味要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成长的需求。未来的学校社交化、实践性、体验式学习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因此未来学校的设计要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普通教室和现有的功能教室去规划设计,而要使得空间更加多样化,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课程实施以及学生成长对空间,特别是公共空间的需求。学习空间不仅在教室内,还包括教室外和户外、虚拟空间。4.满足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满足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 未来学校的课程特征具有基础性、选择性、个性化、综合化的特点,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未来学校是云教育 实践场,学习方式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因此学校建筑的学习空间设计必须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需求。满足多样化学习方式需求应具有如下特征:(1)学习空间形式多样化 学校所需要的学习空间要满足集体授课、小组讨论、个性化学习、展示、表演、游戏、动手做、种植养殖、运动等方式,其中既包括了正式学习也包括了非正式学习。因此学习空间的设计必须是多样化的,也需要打破原有的工业化时代的线性设计。有研究指出,21 世纪学校物理空间必须要支持的 20 种学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7 习方式:独立学习、同侪互学、团队合作、教师一对一教学、讲座、项目式学习、远程教学、学生展示、研讨式学习、讲故事、基于艺术的学习、社会/情绪/精神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游戏化学习等。传统学校的线性布局 学习社区的非线性布局(2)构建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是指由几个教室(空间)加上一个公共空间而构成。学习社区可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8 以有不同的构成方式:不同班级构成学习社区。这种模式适用于小学阶段。小学学生需要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的布局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构成学习共同体。按照学科群构成学习社区,这种模式适合中学。中学特别是高中,学生课程的选择性增强,同类学科群的学习空间在一起,便于整合资源。有些空间可以按照功能划区,同一节课也可能由于学习方式不同或者所用资源不同在不同的教学区域间流动。创客空间示意图(3)空间灵活、开放、功能复合 未来学校学习方式多样化导致学习空间需求的多样化,但是学校总的建筑面积是有限的,如何实现有限空间的多样化,就需要空间之间的开放、灵活组合,可以随着教学需求而改变空间的大小。例如教室之间采用可移动隔断,教室与走廊之间采用可移动隔断。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扩展改变学习空间。未来教室示意图 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19 在同一间教室中也要采用可以灵活移动的装备,根据不同的学习场景,可以随时变换桌椅的摆放方式,以适应集体授课、小组讨论、考试、展示汇报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授课需要在教室的任意点讲课,形成无边界的学习。未来教室示意图 教室的功能复合,就是为满足学习方式多样、需要更多的功能教室、但学校空间有限而设置的。比如小学的全科教室可以在同一空间完成集体授课、小组讨论、活动教学、表演、阅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等多样功能。可以减少功能教室的数量。因此这样的学习空间面积虽然比传统教室的面积要大一些,但是学校的总面积却不一定扩大。中学可以把普通教室与学科实验室合并为未来学科教室,以满足走班选课的需求。5.绿色、智慧绿色、智慧 绿色生态、智慧科技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建筑中的应用这些技术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建筑中看到新技术是如何运用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绿色环保、新能源、智慧科技都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学习资源。(二(二)未来学习方式特征未来学习方式特征 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关键。传统学习方式建立在班级授课制的基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20 础之上。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班级授课制强调标准、同步、统一,尽管难以照顾个性差异,但却为机器大生产培养了大量的符合特定标准的产业工人,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但是,当人类社会全面迈入信息时代,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用。2016 年 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根基。未来的学习方式将会变成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体现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学结构,打破固定的课时安排,跨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重建课程体系,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这将成为未来学校变革的主导趋势。1.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 未来学校要注重培育、引导和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多样性和时效性,促使他们逐渐学会主动性学习。倡导和鼓励跨年级合作学习,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通过这种学习,学生能够很好地锻炼人际交往、表达交流、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倡导项目式学习,鼓励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基于项目任务,使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积极开展游戏化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挑战性、激励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使学习变得快乐、充满趣味、富有生机,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习知识,并养成能力。2.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 未来学校力图变革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主题式教学设计,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采用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21 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境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彻底打破“一言堂”现象。我们倡导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让学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建构和转化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成为优秀的学习者。3.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 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将不再基于教师的主观经验,而是基于丰富的客观数据。目前,已经有学校开始尝试使用学习分析技术改进教学,针对学生发言、老师发言、师生对话等信息,分析课堂讨论模式和师生互动风格,以可视化图表形式呈现分析结果,帮助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善课堂教学实践。未来,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将成为推动教育深层变革的主动力。教师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测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征,评估学生的优势潜能和最佳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方案,探索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因能施教,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3.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 互联网将彻底打破学校封闭的办学体系,学校将变成汇聚优质教育资

757人已浏览 2022-04-01 47页 5星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